生活资讯
营销漏斗模型 、营销漏斗模型图
2023-04-02 14:53  浏览:33

漏斗数据是什么意思

漏斗数据是漏斗分析,是一种可以直观地呈现用户行为步骤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转化率,分析各个步骤之间的转化率的分析***。

营销漏斗模型指的是营销过程中,将非潜在客户逐步变为客户的转化量化模型。营销漏斗模型的价值在于量化了营销过程各个环节的效率,帮助找到薄弱环节。所以整个漏斗模型其实就是将了解到购买这整个流程拆分成一个个可以量化的步骤,用转化率来体现。

详细信息:

漏斗分析的价值主要有:功能优化,运营投放,用户流失等。营销的环节指的是从获取用户到最终转化成购买这整个流程中的一个个子环节,相邻环节的转化率是指用指标来量化每一个步骤。

最后通过异常的数据指标找出有问题的环节,从而解决问题,优化该步骤,最终达到提升整体购买转化率的目的。整体漏斗模型的核心其实就归为分解和量化。

这就是一开始所提到,我觉得漏斗模型不仅仅是一个模型,更是一种***论,一种思维方式的原因。

可以通过这种分解和量化的形式,将问题进行不断的拆解,最后通过量化的形式来辅助达成目标,或者对异常的步骤进行调优,最终达到总目标。它可以广泛应用于流量监控、产品目标转化等日常数据运营工作中,称为转化漏斗;也可以用于产品、服务销售,称为销售漏斗。

常用的分析***及模型有哪些?

1、RFM模型

RFM分析是客户关系分析中一种简单实用客户分析***,将最近一次消费、消费频率、消费金额这三个要素构成了数据分析更好的指标,衡量客户价值和客户创利能力。

RFM分析也就是通过这个三个指标对客户进行观察和分类,针对不同的特征的客户进行相应的营销策略。

R——最后交易距离当前天数(Recency)

F——累计交易次数(Frequency)

M——累计交易金额(Monetary)

在这三个制约条件下,我们把M值大,也就是贡献金额更大的客户作为“ 重要客户 ”,其余则为“ 一般客户 "和” 流失客户 “,基于此,我们产生了8种不同的客户类型:

重要价值客户 :复购率高、购买频次高、花费金额大的客户,是价值更大的用户。

重要保持客户 :买的多、买的贵但是不常买的客户,我们要重点保持;

重要发展客户 :经常买、花费大但是购买频次不多的客户,我们要发展其多购买;

重要挽留客户 :愿意花钱但是不常买、购买频次不多的客户,我们要重点挽留;

一般价值客户 :复购率高、购买频次高,但是花费金额小的客户,属于一般价值;

一般保持客户 :买的多但是不常买、花钱不多,属于一般保持客户;

一般发展客户 :经常买,但是买不多、花钱也不多,属于一般发展客户;

一般挽留客户 :不愿花钱、不常买、购买频次不高,最没有价值的客户;

下面是我用 FineBI 做的RFM模型可视化仪表板,可以通过RFM模型对客户的终生价值做一个合理的预估,基于一个理想的客户特征来衡量现实中客户价值的高低,通过此类分析,定位最有可能成为品牌忠诚客户的群体,让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最有价值的用户身上。

波士顿模型最初是一个时间管理模型,按照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排列组合分成四个象限,以此便于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

运用在客户分析中,也就是利用销售额和利润这两个重要指标分为四个象限,对我们的客户进行分组。我们将这两个维度作为横纵坐标轴分为四个象限,将产品或者服务分为下面四种类型:

明星类 :增长率高、占有率高,代表着十分成功的产品,是主打的明星产品;

金牛类 :增长率低、占有率高,已经占据了市场但是没有发展空间的产品,属于现金牛产品;

问题类 :增长率高、占有率低,说明用户需求高,但是本身产品有问题,需要改进优化;

瘦狗类 :增长率低、占有率低,市场不认可的失败产品,需要尽快去除;

我们如此分类的目的正是要根据波士顿矩阵,将一些没有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的产品尽快淘汰掉,保证明星产品和现金牛产品的份额,从而搭配好产品或者业务的整个市场布局。

FineBI***的波士顿模型实际使用:

如图所示,每个销售大区与每个销售年份下的客户分布,通过筛选数据,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客户信息。而波士顿矩阵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将杂乱无序的东西组块整理,在使用矩阵的的时候,尽量选取纵向和横向毫无关联要素来分析,这样才能发挥矩阵分块整理的作用。

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顾客都具备相同的价值,如果企业能够专注于那些可以带来更大未来利益的客户,就可以实现更好的运营。所以企业必须识别出这些客户,CLV是对客户未来利润的有效预测,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LTV (life time value)。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CLV考虑了完整的客户生命周期,包含客户获取和客户流失,也就是它计算的不只是眼前顾客已经产生的价值,还预测了未来价值。

CLV的计算公式有非常多,有的会非常复杂,主要在流失率这个环节和影响因素就相当多,也有会加上投入成本,价值变化率和利率变化等等。

比较实用简单的是这种:

那对于CLV的应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模型来看,将企业的更优客户与不值得投入的客户区分出来:

帕累托原则,又称二八原则,是关于效率与分配的判断***。帕累托法则是指在任何大系统中,约80%的结果是由该系统中约20%的变量产生的。应用在企业中,就是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项目或重要客户。

模型的解释:当一个企业80%利润来自于20%的客户总数时,这个企业客户群体是健康且趋于稳固的。 当一个企业80%利润来自大于20%的客户总数时,企业需要增加大客户的数量。当一个企业80%利润来自小于20%的客户群时,企业的基础客户群需要拓展与增加。

模型的实际使用,某商场品牌商的销售额。

一共10家客户,5家客户(50%)提供了80%的销售额,这就说明需要增加大品牌客户数量。

带来大量销售额的客户必须认真对待和维护,如果客户数量大,尤其需要列出重点客户重点跟进,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创造利润大的客户上。

5、漏斗模型

漏斗模型本质是分解和量化,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里以营销漏斗模型举例:

也就是说营销的环节指的是从获取用户到最终转化成购买这整个流程中的一个个子环节,相邻环节的转化率则就是指用数据指标来量化每一个步骤的表现。

所以整个漏斗模型就是先将一个完整的购买流程拆分成一个个步骤,然后用转化率来衡量每一个步骤的表现,最后通过异常的数据指标找出有问题的环节,然后解决该环节的问题,最终达到提升整体购买转化率的目的,所以漏斗模型的核心思想可以归为分解和量化。

比如分析电商的转化,我们要做的就是监控每个层级上的用户转化,寻找每个层级的可优化点。对于没有按照流程操作的用户,专门绘制他们的转化模型,缩短路径提升用户体验。

PEST,也就是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技术(Technology),能从各个方面把握宏观环境的现状及变化趋势,主要用户行业分析。

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

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时,由于不同行业和企业有其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经济、技术、社会,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政治环境: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

社会环境:人口规模、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生活力式、购买习惯、城市特点等。

技术环境:折旧和报废速度、技术更新速度、技术传播速度、技术商品化速度等。

经济环境:GDP 及增长率、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消费价格指数、居民可支配收入、失业率、劳动生产率等。

5W2H,即为什么(Why)、什么事(What)、谁(Who)、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如何做(How)、什么价格(How much),主要用于用户行为分析、业务问题专题分析、营销活动等。

该分析***又称为七何分析法,是一个非常简单、方便又实用的工具,以用户购买行为为例:

Why:用户为什么要买?产品的吸引点在哪里?

What:产品提供的功能是什么?

Who:用户群体是什么?这个群体的特点是什么?

When:购买频次是多少?

Where:产品在哪里更受欢迎?在哪里卖出去?

How:用户怎么购买?购买方式什么?

How much:用户购买的成本是多少?时间成本是多少?

SWOT分析法也叫态势分析法,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是威胁或风险。

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

运用这种***,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4P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推广(Promotion),在营销领域,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组合理论,被企业应用最普遍。

可以说企业的一切营销动作都是在围绕着4P理论进行,也就是将:产品、价格、渠道、推广。通过将四者的结合、协调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最终获利的目的。

产品: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被入们使用和消费并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产品、服务、人员、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

价格:是指顾客购买产品时的价格,包括基本价格、折扣价格、支付期限等。影响定价的主要因素有三个:需求、成本与竞争。

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企业流转到用户手上全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环节。

促销:是指企业通过销售行为的改变来***用户消费,以短期的行为(比如让利、买一送一,营销现场气氛等等)促成消费的增长,吸引其他品牌的用户或导致提前消费来促进销售的增长。广告、宣传推广、人员推销、销售促进是一个机构促销组合的四大要素。

逻辑树又称问题树、演绎树或分解树等。它是把一个已知问题当成“主干”,然后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和哪些相关问题有关,也就是“分支”。逻辑树能保证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完整性,它能将工作细分为便于操作的任务,确定各部分的优先顺序,明确地把责任落实到个人。

逻辑树的使用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要素化:把相同的问题总结归纳成要素。

框架化:将各个要素组织成框架。遵守不重不漏的原则。

关联化:框架内的各要素保持必要的相互关系,简单而不独立。

AARRR模型是所有运营人员都要了解的一个数据模型,从整个用户生命周期入手,包括获取(Acquisition)、激活(Activition)、留存(Retention)、变现(Revenue)和传播(Refer)。

每个环节分别对应生命周期的5个重要过程,即从获取用户,到提升活跃度,提升留存率,并获取收入,直至最后形成病毒式传播。

漏斗分析模型有哪些?

漏斗分析模型有如下几种:

1、AARRR模型

从用户增长各阶段入手,包括Acquisition用户获取,Activation用户激活,Retention用户留存,Revenue用户产生收入,Refer自传播。改模型主要应用于互联网行业。

2、消费漏斗模型

一般用于页面结构和内容较为复杂的业务,从用户内容消费和流量走向的角度,宏观层面用于回答用户消费什么内容,微观层面则用于分析影响用户消费的问题是什么。主要流程是从广告引流—商品介绍—场景打造—下单购买。

3、电商漏斗模型

典型的用户购买行为由以下连续的行为构成:浏览首页—浏览商品—提交订单—支付订单。

4、AIDMA模型

主要的流程是注意 → 兴趣 → 欲望 → 记忆 → 行动(购买),适用于品牌营销。

5、AISAS模型

主要的流程是注意—兴趣—搜索—行动—分享,在AIDMA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用户反馈的环节。

漏斗分析是一套流程式数据分析,它能够科学反映用户行为状态以及从起点到终点各阶段用户转化率情况的重要分析模型。漏斗分析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流量监控、产品目标转化等日常数据运营与数据分析的工作中。

例如在一款产品服务平台中,直播用户从激活APP开始到花费,一般的用户购物路径为激活APP、注册账号、进入直播间、互动行为、礼物花费五大阶段,漏斗能够展现出各个阶段的转化率,通过漏斗各环节相关数据的比较,能够直观地发现和说明问题所在,从而找到优化方向。

网络营销中,营销漏斗是什么意思?

营销漏斗全称为"搜索营销效果转化漏斗",漏斗的五层对应了企业搜索营销的各个环节,反映了从展现、点击、访问、咨询,直到生成订单过程中的客户数量及流失。从更大的展现量到最小的订单量,这个一层层缩小的过程表示不断有客户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对企业失去兴趣或放弃购买。

营销漏斗模型指的是营销过程中,将非用户(也叫潜在客户)逐步变为用户(也叫客户)的转化量化模型。营销漏斗的关键要素包括:营销的环节,相邻环节的转化率。

营销漏斗模型的价值在于其量化了营销过程各个环节的效率,帮助我们找到薄弱环节。

营销漏斗模型不是固定的,但其最终结果一般是相同的,就是达到用户购买或消费的目的。

营销漏斗模型重点在于量化,互联网营销的漏斗模型构建较为容易,其他类型营销的漏斗模型构建往往要通过定量调研的方式实现。

如图所示:

标准漏斗的营销模式分为哪几个阶段

系统提供多业务模式的销售管线管理模型,使用者可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选择不同的管线管理模板,制定阶段任务和接触计划,安排行动日程等。同时,系统可通过"销售漏斗管理"分类跟踪机会升迁状况和机会接触状况;同时,系统提供按公司、部门、人员、时间的"机会升迁状况表"。此功能可以帮助销售经理及时了解和掌握公司、部门和销售人员的销售机会状况,以及机会推进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指导销售。

系统集成商和增值服务高分销时普遍采用的一个销售工具。漏斗的顶部是有购买需求的潜在用户,漏斗的上部是将本企业产品列入候选清单的潜在用人漏斗的中部是将本企业产品列入优选清单的潜在用户(两个品牌中选一个)漏斗的下部是基本上已经确定购买本企业的产品只是有些手续还没有落实的潜在用户。漏斗的底部就是我们所期望成交的用户。为了有效地管理自己的销售人员或系统集成商、增值服务商就要将所有潜在用户按照上述定义进行分类,处在漏斗上部的潜在用户共成功率为0%- 40%。处在漏斗中部的潜在用户其成功率为50%--70%。处在漏斗下部的潜在用户共成功率为75%-100%。[3]

销售管理过程中使用销售漏斗管理时需要根据企业当时的产品特点,客户特点,销售周期和购买过程来确定漏斗中的阶段划分,阶段所代表的成交可能性,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通常为了统一管理,我们认为在某个特定的阶段销售人员应该完成一些客户拜访,与客户有若干次***沟通,有一些邮件往来,并且这些拜访的内容,目的;***的内容,目的,反馈;邮件的内容,目的,反馈都符合我们预先的管理要求才可以进行阶段的变化);当确定了以上内容后根据销售漏斗阶段的变化我们可以轻松追踪到销售人员对销售过程的执行,对销售过程的控制也变得非常透明,管理者可以清晰容易的掌握当时企业的销售状况

 沙漏模型是怎么帮助企业的?

漏斗模型,是一种数据分析方式,是一个线性流程,更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论,或者说是一种思维方式。

漏斗模型是一个线性流程,从开始到结束,用户在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流失,就像漏斗一样。

全文共分为5部分,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一、概述

漏斗模型的概念最早由St. Elmo Lewis (美国知名广告人)在1898年提出的,叫做消费者购买漏斗(the purchase funnel),也叫消费者漏斗customer funnel、营销漏斗sales/marketing funnel等,是一种品牌广告的营销策略,准确的概括出了顾客关于产品或者服务的流程。

Lewis提出的这个策略,后来被称为AIDA模型,即意识-兴趣-欲望-行动。在接下来的100年里,随着漏斗模型的推广,为了适应新的媒体平台,以及用户行为路径的改变,它经过多次的修改和扩展,产生了各种衍生版本,比如AIDMA、AISDALSLove、AISAS、AARRR等。

漏斗模型可以对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拆解和量化,帮助我们有效找到问题环节、进行优化。因此,除了广告营销之外,漏斗模型还被广泛应用于CRM系统、SEO优化、用户留存转化、流量监控等产品营销或者运营的各个方面。

二、常用的关键词

1. AIDMA模型

AIDMA模型是在AIDA模型(Attention,Interest,Desire,Action)的基础上,增加了Memory,形成的注意→兴趣→欲望→记忆→ 行动(购买)的模型。

从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到引起用户可以转向欲望的兴趣,并能够记忆住足够的时间,以便用户作出行动(在下次的时候购买、下载)。

AIDMA模型主要适用于品牌营销方面,当然现在很多互联网产品也开始把自己作为品牌去打造,比如拼多多、抖音冠名综艺节目,爆款H5刷屏,网易云音乐的地铁刷屏广告等,都是从引起用户的兴趣,强化品牌记忆,从而吸引潜在用户。

不过,AIDMA的用户流程并不是即时转化的,且缺乏购买后的用户反馈信息。

2. AISAS模型

因为AIDMA模型缺少用户反馈的环节,且随着互联网用户教育的完成,消费者行为模式发生了改变,随之衍生出了AISAS模型(Attention,Interest,Search,Action,Share),也就是注意-兴趣-搜索-行动-分享。

用户从接受到产品的宣传营销信息(硬广or软文),到引起兴趣,然后开始搜索进行了解(百度、知乎、微博、淘宝),到在线下载or支付,以及后续的评价分享环节(产品内、微信微博)

AISAS模型更符合互联网的特点,时效性强,但它和IDMA模型一样,依旧缺乏量化标准,每一环节的效应不能通过数据进行反馈。

3. AARRR模型

AARRR模型是2007年由Dave McClure(500 Startups创始人)提出的一种业务增长模式。

它包括5个阶段:获客(Acquisition)、激活(Activation)、留存(Retention)、商业变现(Revenue)、用户推荐/自传播(Referral)。它被广泛接受为公司关注的五个最重要的指标,因为这些指标有效地衡量了公司的增长,同时又简单且可操作。

三、案例

举一个电商的案例,因为电商类漏斗模型的路径是非常清晰的,最常见的就是:浏览/搜索-加购-下单-支付-复购。

对于电商产品来说,最主要的目的是下单支付,因此成交转化率是衡量整个流程的全局指标;对于单独的某个环节来说,一般是UV、CTR、页面停留时长、转化率、跳失率等。

比如下图的加购转化漏斗(虚拟数据),展示的是从商品详情页页-加入购物车-提交订单-支付的流程的数据。

我们要做的就是整理出路径中各个环节的数据,考虑用户流失的因素,进行对应的优化;也可以通过缩短用户路径来优化产品体验。

四、通过行为设计提高转化率

除了页面上视觉效果的优化之外,可以采用一些行为设计的***,引导用户作出期望的操作。

用户行为主要受三部分的影响:

(1)动机:有动机/意愿;

——即用户想做这件事。如果用户用户对一个事情没有意愿,就算我们在这一环节的转化率提升了,下一个环节用户还是会流失,整体的转化率并没有改善。

(2)能力:任务难度与能力匹配,用户做起来没有难度;

(3)触发:恰到好处的提醒。

当用户没有足够意愿时,通过营销广告***用户的需求。

当用户有意愿,但不知道怎么做时,通过指示引导、CTA、客服就能帮助用户去完成行为。

当用户有动机又有能力时,我们只需要给他一些提醒,如push推送、短信通知、CTA等。

1. CTA行为召唤

CTA,call to action,是一种营销术语,号召消费者立即采取行动。为消费者提供迅速购买的令人信服的理由,而不是推迟购买决策。在网页、APP端,它通常指的是按钮,比如下载、注册、购买按钮。

免费试用。增加使用者接触产品机会,让用户充分体验产品是否符合需求。(至于试用期多久是合适的,就要通过AB测试去试验了)优惠导向。给用户一点“甜头”,毕竟网络世界用户的忠诚度有限,要有相应的动机,才能吸引消费者。利用从众性。利用社会认同感,当一个人无法做决定时,会认为其他人有好的方案,从而做类似的选择。“热门”、”网红产品“、”爆款“都是从众性的体现。比如下图中腾讯视频和爱奇艺开通会员的页面——

腾讯的入口为文案的功能性介绍“开通vip看大片”,爱奇艺入口为优惠导向“开通vip 前三个月仅6元”来引导用户点击。

进入详情页之后,腾讯默认选中普通vip,并且包月、包季、包年三种采用同一种推荐标签样式。

爱奇艺直接默认选中推荐档位+通过原价/现价对比+立省30元的标签来引导用户开通包年VIP。点击返回后,还有挽留弹窗。

对比之下,是不是觉得爱奇艺的方案更胜一筹呢?

2. 培养用户习惯

因为改变用户意愿和动机很难,所以产品可以培养用户的习惯为目标,让用户上瘾。典型例子就是游戏产品的设计(对用户行为的及时反馈;用户激励系统)。我们来看看uber是怎么培养用户习惯的:

(1)新人任务

比如UBER对司机的新手奖励机制——完成25单任务就可以获得一个奖励。有人可能认为,如果有人干完25单就走人,Uber不是失算了吗?但是“25”这个数字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科学测定的结果——干过25单,你就习惯了……

(2)动态目标

比如司机跑累了,点击手机app说要下线,就会有提示:你今天只要再挣6美元,就能够挣40美元,你真的想现在就下线吗?等你挣到40美元它又会问你为什么不挣到60美元?

(3)提前接单

在你把这一单乘客即将送到,但是还没送到的时候,下一个乘客的订单就已经显示出来了。你接还是不接?这个时机正好。你不由自主地就想接单……然后下一单还没送完,又进来一单。

(就像Netflix上看电视连续剧,一集快要结束的时候,下一集自动就已经出现在屏幕上。你什么都不用做,它就能自动播放。你想停下来反而还需要去做点什么 —— 按个暂停键。)

五、总结

漏斗模型其实是一种用户路径的概述,它可以描述各种流程,比如营销购买流程、获客增长流程、邀请分享流程、加购转化、运营位转化、复购等

漏斗模型被广泛运用于数据分析,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当前时间段内产品的运行状况,追踪用户行为路径,实现产品的精细化运营,评估每个事件的结果。

参考目录:

【1】万维钢 日课162丨心理学黑套路的实战应用

关于营销漏斗模型和营销漏斗模型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0评